摘錄自《別讓常識傷害你的皮膚》
為什麼皮膚會出現皺紋?
皺紋分成細紋、動態紋、靜態紋、鬆弛紋等種類。細紋主要是因為年齡老化,膠原蛋白、彈力蛋白及組織間的膠質自然流失形成,鬆弛性的皺紋大都是因脂肪細胞隨年紀變小退化所導致。
日曬及各種污染物(如香菸)產生的自由基,也會加快蛋白質流失,使細紋產生;另外,皮膚乾燥時也會加深細紋。動態紋又稱為表情紋,是指在有表情時產生的皺紋,如抬頭紋、魚尾紋、皺眉紋等,這是肌肉收縮在皮膚表面形成凹凸所造成。
靜態紋是比較深的細紋,在沒有表情時即有,這種紋路可能是細紋或動態紋長期加深所形成,例如:法令紋、較深的抬頭紋、皺眉紋等;有些靜態紋則是姿勢所引起,像長期側睡或趴睡就可能引起。
身體哪裡的皮膚最厚?哪裡最薄呢?
皮膚的厚度因人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等而有差別,如果將表皮和真皮一起計算的話,大人的平均厚度約1.5公分∼2公分,不過這是指平均厚度。
而最厚的地方是腳底,約有4公分,因為這裡的皮膚要承受強大的壓力,為了避免摩擦破裂,所以比其他部位來得厚且強韌;如果不算表皮,只算真皮層的話,則是背部最厚,約有3公分。
至於表皮及真皮最薄的地方則都是眼瞼,這裡的表皮約只有0.05公分,真皮約0.3公分。
為什麼皮膚會有不同顏色?
皮膚的顏色因種族而有不同,通常取決於三個因素:皮膚中的黑色素、血液量及胡蘿蔔素。黑色素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棕褐色或黑褐顆粒,它是皮膚膚色深淺的主要原因,黑種人的黑色素較粗大,黃種人與白種人則黑色素較粗細小。皮膚血液量多皮膚會變紅,反之則發白;胡蘿蔔素主要存在於皮膚膚質較厚的部位,會使皮膚發黃。
以上三種因素加在一起,就讓皮膚產生黑、黃、白等不同膚色變化。
皮膚的面積有多大?
通常一個成年的皮膚面積約為1.5∼2.2平方公尺,新生兒約為0.21平方公尺,而面積的大小與身高、體重成正比。
一旦發生燒燙傷時,皮膚就會失去重要功能,如果燒燙傷面積超過三分之一時,往往就無法存活。
燙傷程度是以深度及面積來判定:
1度(紅斑),只有表皮燙傷;2度(水泡),深達真皮燙傷;3度(壞死),深至皮下組織的燙傷。
要如何知道燒燙傷面積的比例? 有個簡單的檢查方法,就是每個人的手掌大約是體表面積的百分之一,用手掌放在身體各處測量,大概就可得知燒燙傷面積約占全身的百分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