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肝炎必須長期規則追蹤
肝臟腫瘤常常在慢性肝炎患者的長期追蹤時發現,再經進一步診斷後為肝癌,所以不一定具有很明顯的症狀,通常可能是疲倦、體重減輕、右上腹不適;若靠臨床有腹水、黃疸等症狀而診斷出的肝癌,一般預後較差,肝癌好發之年齡在45 ~ 55 歲之間,正值壯年期,因此對社會或家庭常造成重大傷害。
在超音波發現腫瘤之後,可能會配合抽血甲型胎兒蛋白(aFP)和電腦斷層來進一步確認,也有可能做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來確定是否能手術治療,也可能會做切片來得到病理報告。其實,在台灣由於切片率較外國為低,有時肝癌的診斷並不一定要做病理切片,對大於2 公分的腫瘤可以用以下兩種方式獲得可靠地診斷:一種是三種影像檢查: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及血管攝影,其中有兩項檢查一致顯示大於2 公分,而且富於血管的腫瘤,另一種是影像學檢查合併甲型胎兒蛋白(AFP)大於400ng/ml。
當腫瘤逐漸長大,右上腹部可能會產生疼痛或脹痛的現象,甚至可能會延伸到背部及肩膀,某些人還有可能在上腹部摸到有腫塊的現象。此外,肝癌也會導致腹部腫脹且有飽脹感,表現好像消化道的症狀,而有些患者可能會有發燒、噁心或黃疸的現象。
- 肝斑是因為肝不好引起的嗎? 王國憲醫師 2020/6/30
- 疲勞、刷牙出現噁心 都是肝功能失調的徵兆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2/18
- 從鼻根觀察心、肝、膽 多按摩兩穴道緩和心痛心煩 文/游薇蓉編寫 2019/9/7
- 腸道腐敗物會產生毒素,增加肝臟的負擔 文/游薇蓉編寫 2019/7/23
- 脂肪肝的快速發展 杜絕要遠離精緻碳水化合物 文/游薇蓉編寫 2019/5/21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