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運動頻率與強度
心臟病患者的運動頻率,最好保持一週三至五次,每次至少三十至五十分鐘,運動時每分鐘心跳維持在120∼130左右。心跳頻率依年齡及個人狀況不同而有所調整,一般來說,以「(220 ─ 年齡)X0.65=運動時一分鐘的心跳數」這個公式來計算大約的運動心率。但是,若無法達到應有的心跳數也不要過於勉強,只要長期規律地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,一樣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效果。
3.向醫生諮詢,從少量、短時間做起
心臟病患者在開始運動之前,針對適切能負荷的運動量、運動項目與注意事項等請教醫師,聽從醫師的建議之後,再開始進行運動。此外,以往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,突然從事激烈運動也會加重心臟的負荷,引起危險的心律不整。最好是從較短的時間漸漸增加,先讓身體習慣運動,再慢慢增加運動量。
4.應該避免的事項
心臟病患者應該避免在用餐完或是洗完熱水澡之後馬上運動,先休息二個小時左右,運動前也要避免咖啡因及酒精,如果運動中發生胸悶、胸痛或是呼吸困難,要立即停止並且儘快就醫。
-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運動療法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6/22
- 簡單的伸展運動 睡前做的伸展運動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4/27
- 運動前的呼吸是關鍵!體驗郭林新氣功的呼吸法 袁興倫專家 2020/3/3
- 開始勤運動!用基礎瑜伽三角式維護免疫系統的健康! 蔡祐慈 2020/2/9
- 背部卡卡凶很悶?七步驟緩解胸悶的復健運動 文/游薇蓉編寫 2019/12/10
| 書名:心肌梗塞 作者:江碩儒 最沉默隱形的殺手!
恐引發心律不整、衰竭、休克、瓣膜斷裂、心肌破損……!
隨著科學與醫療的一日千里,現今大多數的感染類疾病都可順利痊癒,...詳全文 |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