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天性扁平足非不治之症 分級治療有撇步
文:朱家宏醫師/現職:台中行健骨科診所院長
許多人,甚至包括一些骨科醫師,都刻板地認為「後天性扁平足」是不治之症,所以常常會讓人忽略它。事實上,這是不正確的觀念,我們只要將足踝的結構、軸線調整妥當,後天性扁平足還是可以經由醫療手段獲得完全改善。目前以足踝專科來看,後天性扁平足可以情節輕重分為四級:
第一級:發炎、疼痛,但腳尚未變形
我們通常會建議病人穿鞋墊,並配合藥物、復健、物理治療等方法治療。
第二級:可動性變形現象
這是指患者的扁平足不明顯,通常要施力踩在地上才會顯現出來。到這階段的腳不但發炎,還可能有斷裂,骨頭變形的情況,這時候可依照病人情況,採取如第一級的保守治療,或者進行手術矯正。
第三級:不可動性變形現象
此時患者不但變形,而且還僵硬了,即使在不施力的情況下,扁平足也清晰可見。進行保守治療但感覺療效不彰的第二級患者,或者已經僵硬化的第三級患者,就需要進行矯正手術。
- 甚麼是「後天性扁平足」?造成原因又是甚麼? 朱家宏醫師 2013/12/9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