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排便很難嗎?
在臨床上,便秘是很常見的疾病,一般是持續性排便困難,排便頻率少,甚至完全沒有排便的感覺。由於正常排便的定義非常廣,正確的便秘很難下定義,多數便秘患者的現象是一週排便少於三次;也有不少便秘患者雖排便頻率正常,但出現糞便硬結呈羊屎狀、下腹部膨脹滿悶感、排便不盡有殘便的感覺,或是排便時感覺到排便費力費時等。
對這類病人而言,便秘與大便困難是很難分辨的,大便的形狀與上次排便後經過的時間有關,硬硬的羊屎狀大便在腸管內通過較遲緩,反之,水樣大便在腸管內通過就較快速,因此硬硬的羊屎狀大便比正常大便困難;因此,有些便秘患者用浣腸(從肛門灌腸)與用指頭按肛門通便(主要刺激恥骨直腸肌與外肛門括約肌)是時而可見的。
排便機能
便秘問題與社會心理或文化因素的關聯性是不容忽視的。從小父母親正確重視孩子的每日排便問題,相對地,孩子成長後也會較關心自己的排泄狀況。
病態生理學上,分析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,首先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,以及食物纖維素攝入不足,造成糞便硬結;當然也有因服用利尿劑及含有鐵、鋁的藥物而導致便秘的情況。其他有因腸道麻痹或蠕動傳輸減慢、或因腸道腫瘤及憩室,亦有因器質性或功能性障礙造成排便受阻。
時下生活步調緊張、壓力大、容易焦慮等心理因素也易造成腸躁症,導致便秘,這類型排便困難比例日益升高,不容忽視。
恥骨直腸肌是一塊鮮為大眾熟悉卻非常重要的肌肉,它不但與排便息息相關,與呼吸、性愛、生產都有密切關係。
- 老是「積屎臉」? 排便不順與個性有關 教你幾步驟調理便秘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6/13
-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便秘? 文/游薇蓉編寫 2019/7/16
- 便秘的性格 文/游薇蓉編寫 2018/5/20
- 不只是「吃進去」,「排出來」也很重要! 文/吳怡蓁編撰 2016/6/15
- 本身是易便秘體質,日常有哪些方法可以減緩便秘情形? 李家雄中醫師 2016/5/10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