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症候群
瞭解症候群很重要,因為它們是一種警報,提醒我們身體機能某部分功能障礙,或許找不出明確的因果關係(cause-and-effect relationship)。例如經前症候群(PMS)是描述一系列與月經週期相關症狀的術語,它並沒有告訴我們產生的原因。
症候群也是臨床上很重要的燈塔,在必要時可以指引我們留意大方向。例如,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的人,要注意日後罹患胰島素抗性和成人型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,事實上,糖尿病藥物經常用於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。
近年來,我們經常可以看到「症候群」這個術語,例如SARS(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)是由病毒引起的,但它仍然稱為症候群。同樣愛滋病(AIDS,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)也是一樣,儘管它的罪魁禍首是HIV(人類免疫缺陷病毒)。從學術面來看,這種疾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,而AIDS後天免疫缺乏則是其症候群—這一系列的症狀—是因為HIV感染引起的;一個人可能受到人類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,但未必會發展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(AIDS)。一個人可能在AIDS 症狀出現之前,早已是多年的HIV帶原者(今日,許多HIV帶原者在症狀尚未出現前就已接受治療)。
實質上,HIV(人類免疫缺陷病毒)和AIDS(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)這兩個術語經常被交替使用,有時你只能從上下文的內容來判斷說話者(甚至是醫療人員)所指的語意。在AIDS(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)病因未知之前,人們就已將之稱為「症候群」,因此沿用至今。
一般大原則是一系列同時出現的症狀或病症,並且顯示與某個特定疾病有關,或者可能發展成該疾病的機率增加。然而,症候群本身可能不是正規醫療標準所定義的疾病,它或許可以指出某種疾病,但並不一定。此外,好幾種不同的疾病也可能導致同樣的症狀。
- 受孕困難?認識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造就不孕的原因 王瑞生醫師 2020/8/28
- 過敏是一種文明病?檢驗過敏疾病前 你需要了解的基本理論與意義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7/30
- 常見的婦科疾病:骨盆腔炎的症狀與治療 楊曉萍醫師 2020/6/27
- 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,十年後會引發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比率,是正...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6/17
- 經常感到心悸、口渴、心情焦躁 都可能是甲狀腺常見疾病:巴塞杜... 文/游薇蓉編寫 2020/6/10
| 書名:告別莫名的疲倦感-腎上腺疲勞症:經臨床證明有效的療法,能重拾你的能量與活力 作者:麥可‧林、朵琳‧林 告別莫名的倦怠感:
腎上腺疲勞症
經臨床證明有效的療法,能重拾你的能量與活力
睡很飽,還是沒精神?
咖啡喝完了,還是覺得累?
感覺壓力大、常過敏、沒性趣?
常常這裡怪那裏痛,但就是檢查不出原因......
那麼,你可能是有「腎上腺疲勞症候群」!...詳全文 |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