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暈養護穴道
摘錄自《從病懂病》
在腳大拇趾趾甲根緣邊角的大敦穴與隱白穴,分別是肝經脈與脾經脈的關鍵穴道。望診它們的色澤質地,就是肝臟與脾臟功能的寫照,肝經脈與督脈會於頭巔,和肝臟與腦部的運作情形大有關連。在大拇趾上的三毛穴,也就是大拇趾骨節上長有汗毛的區域,其膚表是枯瘁或潤澤,反應出肝臟與腦部相關功能的良好與否。
腳第三趾下第一、二關節間的厲兌穴,為胃經脈井穴,是經氣循行會合的根源,胃經脈從頭走到腳,歷經頭面、頸、胸、心、肺、肝、胃、腸、下肢,與全身多部位相關,厲兌穴主治呃逆、嘔吐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也是舒緩暈車、暈船等的常用穴。第二趾甲根緣外側亦有一厲兌穴。
在腳第四趾末節、趾甲根緣外側的竅陰穴,是膽經脈井穴。擅長疏解偏頭痛、目眩、耳聾、耳鳴、失眠等症狀。
至陰穴為膀胱經脈的井穴,在腳小趾末節、趾甲根緣的外側,此穴能調治頭痛、目痛、鼻塞,同時也導正胎位的要穴。
眩暈藥物調理
臨床上,不少意外死亡的人,早期都有半夜曾一時頭暈的症狀。如果您的長輩或家人,有此半夜頭暈現象,希望能夠掌握此警示的內涵,
- 經常感到眩暈?試試耳石復位術治療法 洪雲聰醫師 2017/6/11
- 半夜起床尿尿時常覺得頭暈,算眩暈症嗎?還是梅尼爾氏症? 李家雄中醫師 2016/2/2
- 請問感冒型眩暈與中風型眩暈,它們的差別是什麼? 蘇仁和醫師 2012/1/11
| 作者:李家雄 最常見的21種病症 教你認識自己的身體,做自己的醫生。 從小病治大病!以日常常見疾病教導讀者如何自我檢驗、提前預防,並提供65大中醫著名藥方、食療調理、針灸方法與醫師專業提醒,透過瞭解疾病與治療學習,強化身體治病記憶,成為個人專屬的健康管理智慧手冊。...詳全文 |
對回答還有疑問嗎? 請點